河南报业网讯

2003年10月25日。“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开幕前一天。
世界范围138个客属社团的2600余名代表会聚郑州,参加在客家祖居地举行的这次盛会。
那天下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厦广场,大河报社与河南大学出版社向大会组委会赠送了1000套联手打造的“客家文化研究丛书”。丛书由《客家迁移万里寻踪》、《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漂洋过海的客家人》构成。其中25万字篇幅的《客家迁移万里寻踪》,是大河报“从洛阳到‘洛阳’·客家迁移万里寻踪”特别报道组大型主题报道结集。
与此同时,福建泉州的洛阳江畔,一位客家人、宋代郡守蔡襄主持修造的洛阳桥头,大河报“客家迁移万里寻踪”特别报道组领队刘书志捧出一瓶自河南洛阳带来的杜康酒,对参加报道活动结束仪式的当地群众和领导说:“明天,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就要在河南开幕了。受报社委托,我们将这瓶河南洛河之水酿造的美酒融入福建的洛阳江中,以祭祀在这儿披荆斩棘开拓创业的客家先民们。”酒香洋溢,掌声四起。福建省五家新闻媒体对特别报道组进行了采访报道,随之包括新华网在内的多家门户网站发布了《杜康酒洒入洛阳江中原闽南血脉相连》等。
一天之内,从河南郑州到福建泉州,一天之内的两个仪式远隔万里遥相呼应,完结了一个在当代时空中对西晋末年以来与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沿革嬗变有着密切关系而影响力直至当代国际社会的重要民系“客家”迁移历史的主题报道策划活动。
这个名为“从洛阳到‘洛阳’·客家迁移万里寻踪”的主题报道策划,旨在以新闻的眼光、文化的视角、学者的思维进行新闻创新,提升报纸的文化生命力和文化关怀,彰显新闻文化实力,并作为献给在客家祖根宗源之地举办的恳亲大会的一份厚礼。
当初,得知河南申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成功后,《大河报》的新闻神经便开始了跟踪捕捉。
但是,作为中华大历史1700年来重要组成部分的客家迁移史,时间之久远,地域之广大,包容之丰厚,都是新闻报道遇到的严峻课题——在一个什么样的时空坐标上怎样整合与客家相关的中国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军事史、移民史、地理史、谱牒史等等,给予新闻的观照和呈现。
报社要求参与“客家”报道的编采人员2003年5月底前用半年时间初步完成案头准备工作。参与主题报道策划的编辑、记者到各图书馆、书店和客家联谊会进行资料收集,从数百字的短文到百万字的著述凡关系到“客家”的都实行“拿来主义”,进行“强力充电”,对《客家源流考》、《客家研究导论》、《中国移民史》、《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等进行了重点研读,那一个时期承担报道任务的机动记者部的例行业务会有半数时间成了“客家研讨会”。
广搜典籍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特别报道组开始在求教洛滨、问学汴梁过程中对洛阳、开封这两个客家迁移重要起始点实地踏勘,一边向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的专家、教授就“客家迁移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客家话与中原古音韵”、“客家姓氏源流”进行请教,一边对两地的文博单位和古迹存留进行探访。
到2003年7月底,“客家迁移万里寻踪”特别报道组的报道理念基本成型,即依凭本省和沿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智力支持,以实证精神沿西晋末年以来客家先民在中国大陆五次大迁移的基本路径,进入赣粤闽客家聚居地,在中华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探寻客家文化精神,用历史说明客家而不是用客家说明历史。随之,敲定了“从洛阳到‘洛阳’”的报道起始点和完结点,这两个“点”既有客家迁移史的照应意味,同时又有着一脉相承的精神文化缘系,其物化表征是河南洛阳河与福建洛阳江上的两座洛阳桥。起始和完结的两个“点”有着首尾照应的亮色,其间便以“长藤结瓜”的方式组织稿件,“藤”是万里寻踪路途上的“采访日志”,“瓜”为客家先民迁移史上有过重要活动的地域的长篇报道。
精神和物质的筹备都在有步骤按计划进行。特别报道组出征时间定在9月25日,报道活动必须于10月25日在福建的泉州完结。从报道题材、报道内容的发稿量考虑,版面调配和稿件配置相对集中,“长藤结瓜”的发稿节奏既能不断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考虑到阅读承受;更重要的是与10月26日客属恳亲大会开幕有机衔接,读者的需求和媒体的职责要求使得报纸乘势转入对恳亲大会的报道。
报社为这次主题报道新购置越野车3辆并配备车载对讲机、笔记本电脑8台并配置无线上网卡。特别报道组一分为三,相互策应分工合作,重点地域合力强攻,一乡一镇分兵拿下,“长藤”处在二三百公里的幅度“拉网”,“结瓜”处就联袂而入阶段总结并商讨前行,总编辑助理刘书志和随行指导专家、人文民俗学者孟宪明统筹协调,文字记者于茂世和许笑雨、齐岸民和李红军各为一组,摄影记者朱清河根据整体部署随机“串车”。报社本部由副总编辑王守国“坐镇中军”协调版面组织编排,机动记者部主任郭传廉和编辑王占营、李春负责稿件处理。
历史的天空下行进着特别报道组的车队,现实的黄土地和红土地上迈动着记者们访今寻古的脚步,洛阳河、大运河、淮河、长江、赣江、章江、贡江、汀江、琼州海峡、台湾海峡、洛阳江融入了“大河人”辛勤的汗水,嵩山、大别山、八公山、钟山、黄山、庐山、井冈山、南岭、六万大山、武夷的山影与红色采访服交相辉映。洛阳—郑州—固始—扬州—南京—芜湖—婺源—九江—南昌—赣州—宁化—长汀—上杭—永定—梅州—广州—金田—海口—深圳—惠州—厦门—福州—泉州是这次主题报道策划“长藤结瓜”的大致模样。
约15万字和近200幅图片报道完成了“客家迁移万里寻踪”主题报道的结构形态。
10月26日《大河报》的“客属恳亲大会特刊”以《回故乡访客乡》为主旨,圆满地融会贯通了客家大会的报道和“客家迁移万里寻踪”,成功而顺畅地实现了2003年度《大河报》客家的整体报道前期和大会期间的衔接转换,营造了“客家迁移万里寻踪”主题报道大结局式的氛围。
□记者刘书志于茂世文朱清河图